一、深夜森林里的蓝色闪光配资门户导航
去年夏天,一位云南菌子猎人发视频:他掰开一朵小伞帽,断面瞬间泛出靛蓝,像有人拧开了霓虹灯管。弹幕齐刷“毒蘑菇”。其实,那是裸盖菇里的赛洛西宾在氧化,颜色只是副作用。真正让科学家坐不住的,是这朵蘑菇的“亲戚”——纤维盖菇,也能合成同一分子,却用了一套完全不同的工具箱。
二、两次“独立发明”的罕见剧本
德国耶拿大学霍夫迈斯特团队把两种蘑菇的基因组并排摊开,像拆两台发动机。
裸盖菇的流水线由PsiD、PsiH、PsiK、PsiM四把“扳手”接力完成;纤维盖菇却另起炉灶,酶的名字、形状、顺序全变了,最后却端出一模一样的赛洛西宾。生物学把这种撞车叫“趋同演化”,好比蝙蝠和鸟各自长出翅膀,却从不互通图纸。
三、为什么蘑菇要迷晕别人?
没人能拍胸脯给出答案。霍夫迈斯特提了个小猜想:鹿、鼻涕虫、蚂蚁啃一口就头晕眼花,下次绕道走;裸盖菇受伤后变蓝,等于亮起“难吃”霓虹灯。至于纤维盖菇躲在针叶林落叶层里,也许靠同一招吓退看不见的敌人。实验室里,他们正把纤维盖菇喂给跳虫,看小虫子会不会当场“醉倒”。
四、制药厂的新玩具
赛洛西宾已被多国批准用于顽固型抑郁症的试验治疗,但化学合成步骤多、成本高。现在多了第二套酶,就像厨师突然拿到另一套刀具,切菜更快。耶拿的生物中试车间已经在罐子里养纤维盖菇的酶,目标是把“森林配方”搬进不锈钢罐,批量产出临床级原料。
如果纤维盖菇的酶能在啤酒酵母里安家,以后抑郁治疗会不会像酿啤酒一样简单?又或者,下次你在野外踩到变蓝的蘑菇,敢不敢拍照发给我们,一起猜它是哪条进化路线?留言区等你开脑洞。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